新闻资讯

  • 当前位置:
  • > 首页
  • > 新闻资讯 > 总局要闻
倾听·我的中化地质故事(一)┃为“中国人民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地质研究院东野脉兴
时间:2024-07-31|   浏览量:652

编者按:自1952年重工业部化学工业局计划处成立资源组(科)以来,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已走过了72个春夏秋冬。72年光辉岁月,一代代中化地质人谱写了一曲曲开拓创新的动人篇章,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找矿突破奇迹,留下了无数感人的地质故事和难忘的历史瞬间。为记录这些珍贵时光的记忆,特推出《倾听·我的中化地质故事》系列推文,让我们一同倾听历代“中化地质人”成长路途上那些闪闪发光的故事,感受他们如何以严谨的态度、植根于地质行业、牢记国之大者,不畏艰难,始终如一。

中化地质矿山总局

湖北黄麦岭年产18万吨磷铵工程

中化地质矿山总局

小麦收割机在农田工作

今年是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成立72周年

回顾走过的峥嵘岁月

讲述我的地质故事

抒发我的地质情怀

 

贯彻“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方针

上世纪五十年末至六十年代初,国家确立“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方针,八十年代前期,氮肥工业发展迅速,磷肥工业发展缓慢,大量进口磷矿石和磷肥。此间,国务院将包括磷在内的“西南自然资源开发与发展战略研究”项目下达给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综考委邀请中化地研院承担“磷矿资源开发与发展战略研究”子课题,地研院将这一任务交给我来承担,历时三年高质量完成了任务,撰写“论我国磷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摘要刊登在《自然资源学报》。“西南自然资源开发与发展战略”项目研究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磷矿资源开发与发展战略”项目研究工作中,我调查了全国磷矿资源状况、氮磷钾化肥生产及氮磷钾施肥比例以及粮食增产等情况,发现诸多问题,提出改革措施的战略性发展方案。我国磷矿资源丰富,八十年代前期磷矿山建设放缓,进口磷矿石和磷肥,年进口化肥96.7万吨,年进口磷矿石52万吨,导致1984--1986年国产磷矿石和磷肥积压、滞销。世界消费比例N:P:K约等于1:0.59:0.49,我国是1:0.235:0.036,使农作物出现“报酬递减”现象,例如1980年我国每亩耕地化肥消费量是8.5kg(N:P:K=1:0.29:0.039),超过美国同期7. 45%Kg(N:P:K=1:0,45:0.53)的15%,但粮食产量平均亩产189.5kg,为美国同期亩产251.6kg的75.3%。

鉴于存在的问题,我提出了对我国磷业发展战略和宏观布局的相关建议:(1)发展磷业立足国内;(2)发展磷业必须以国民经济总体部署为准则;(3)建立大型磷业基地;(4)对现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5)重视北方磷矿资源开发利用;(6)发展“T”、“S”型双结构磷业网络。包括磷矿资源在内的西南地区资源开发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由中科院综考会报送国务院,此后,国家有关部门决定加快发展磷肥工业,调整氮磷钾施肥比例。矿山局高度重视,做了具体部署和规划,决定扩建一批矿山、新建一批矿山,下达有关省区化工地质队,提交磷矿储量硬性指标,通过几年的努力,包括青海钾盐在内的磷、硫、钾矿山和磷肥工业得到快速发展,保障了磷化工矿产资源的供应。氮磷钾施肥比例得到改善。

几十年来我国粮食产量年年丰收增产,中国人民把饭碗牢牢端在了自己手里,以矿山局为代表的中化地矿人,对此做出了重要贡献,这是了不起的贡献,我们中化地矿人引以为荣。

为把磷矿大国变成磷矿强国而奋斗

中国磷矿资源储量居世界首位,堪称磷矿大国,磷矿被国家列为战略性矿产资源,矿山局和地研院,一直把磷矿作为主要矿种进行勘查与研究。

地研院成立之初,尽管当时生活与工作条件很差,我到院后立即投入工作,整理和综合研究调来之前十多年磷矿地质调研资料,重点对辽、吉、冀、蒙、鲁等地区太古代镁铁建造的磷灰石矿成因研究,综合分析华北地台和世界其它古老地台同类型磷矿特征,率先提出太古代磷矿为绿岩带型磷矿,撰文“中国北方早、中前寒武纪磷矿”,应邀出席在长春召开的“国际早前寒武纪成矿作用讨论会”,并在大会上报告交流。

院成立后不久,在党委领导下,很快改善了工作和生活环境,购买了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大型测试仪器,为科研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这是同期国内大部分地质科研单位所没有的,也是后来磷质微生物(化石)等的重要发现和科技创新不可或缺的条件。本人自1978年调入研究院,担任磷矿地质研究室主任,两位院长曾语重心长地嘱托。时间转瞬而过,忆往事,峥嵘岁月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在科技创新道路上艰辛探索。每年野外工作4到6个月,一双铁脚板踏遍除台湾和西藏的全国所有磷矿区,头顶烈日,风餐露宿,背上几公斤到十几公斤的矿石样品翻山越岭。室内研究工作靠上班8小时是不够的,已记不清利用了多少个节假日,相当一段时间晚饭后的两个小时都在办公室,显微镜下观察研究、国内外磷矿地质对比研究、相关学科书籍的研读,发现古微生物化石研究其与磷成矿关系,研读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甚至医学领域某学科,例如古微生物化石组分与骨骼组分的化学测试对比,都含氢基磷灰石,特别是动物牙齿(包括人的牙齿)主要组分是氢磷灰石。联想医学专家关于补钙问题,以及普遍流行的吃钙片(碳酸钙)作用不大,其实也缺磷,为此我曾与成都科技大学王教授在矾山磷矿建议生产食品级磷酸盐。

在研究云、贵、川、湘、鄂五省磷矿工作中,对大量矿石进行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研究,发现大量形态与大小类似微生物的物质,通过能谱与光谱分析,初步断定是磷质微生物化石,又送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测试分析,其含有氨基酸和核酸生命组织的有机物,确定是古微生物,还要征得古生物学家和微生物学家的认可才行。于是多次往返北京,去中科院地质所、中国地质大学、中科院微生物所、北京大学等单位,请教权威专家,又利用学术会议的机会与中科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有关专家研讨,都认为是古微生物。古生物学家杨遵仪院士年事已高,不敢打扰他工作和休息,他午睡,我就在院子里等2个小时,杨老看过材料说这是古微生物化石,又推荐我去北京大学请教微生物学家林昌善院士,我带上杨老的推荐信找到林院士,他看过材料后肯定地说是古微生物,我随即请林老给各类古微生物种属命名,老先生说这是国内外首次发现,由发现者本人分类命名为好。于是我依据其微生物特点分别命名,延用至今并得到普遍认可,中科院资深院士沉积学家和磷矿专家孙枢教授指出:“在几十个工业磷矿床中发现由密集的磷质微生物化石组成的矿层则是东野脉兴首先发现并以论文形式予以报道,他第一次提供的扫描电镜照片使我感到十分惊讶,随着他提供的越来越多的证据,我确信这些是真正的微生物磷块岩。”

肯定了磷质微生物,自然想到其与磷块岩的成因联系,通过地质学与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研究,提出“微生物建造的磷块岩”的理论观点,在《沉积学报》和《成都地质学院学报》上发表论文,引起学界广泛关注,应邀在“中国地质学会成立70周年学术会议”上以“磷块岩微生物成矿论”为题在大会上报告,论文在“七五地质科技重要成果论文选集”刊出。

地质学原理“将今论古”的运用。云南滇池由于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流入,兰绿藻和水葫芦爆发式繁衍,致使滇池环境严重污染,被国务院列为“三河三湖”治理的湖泊之一。清华大学,中国环境科学院,省市环科所立项研究,通过疏浚底泥,打捞湖面生物进行治理。我多年研究滇东地区磷矿,认为滇池东、南、西三面分布磷矿,每年有大量磷质带入,致使磷等营养物质过剩导致生物爆发。根据磷块岩微生物成矿论,设想通过微生物作用降低水体溶解的磷,阻断生物爆发,既达到为治理滇池提供理论依据,又是一次微生物成矿实验。于是成功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项目“滇池磷的现代沉积与环境”,聘请云南大学微生物实验室为协作单位,经过三年的精心研究,发现滇池多种解磷菌与聚磷菌对磷的溶解、迁移、富集与沉积的事实,达到了预期设想,既为滇池微生物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也是一次成功的微生物成矿实验。中科院资深院士杨遵仪、叶连俊等的评价指出,此项研究独树一帜,“将今论古”为古磷块岩成矿论提供了实验证据,填补了生物成矿没有成矿实验的空白。该研究成果获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近几年我研究沉积与沉积变质磷矿成矿机制工作中,受滇池蓝绿藻爆发的启示,将今论古,提出磷质微生物大规模爆发成矿的理论观点,又一次丰富和发展了“磷块岩微生物成矿论”。

“陆缘坻”新概念。在研究中国三大成磷期古地理中,发现有共同的构造古地理特点,提出“陆缘坻”新概念。其后延伸到含磷岩系岩石组合的表述,命名为“陆缘坻岩套”。

八十年代后期至九十年代初,配合湖北地勘院勘查兴神磷矿研究矿石物质组分、磷矿成矿条件和区域成矿规律,工作中我将陆缘坻用于矿区成矿古地理与成矿规律,成功预测马桥尧治河大型矿床,矿山局宋鸿年总工程师野外视察时,充分肯定地研院与湖北院合作成果,指出这一发现堪比荆襄磷矿,将成为我国又一磷矿基地。经过实践检验,陆缘坻控矿论得到普遍认可。“扬子陆块磷块岩找矿重大突破理论研究与找矿实践”项目报告主要撰稿人指出:“通过磷块岩生物成矿理论和与之配套的陆缘坻控矿论的创新研究,结合近十多年来找矿实践中新发现的矿床和新增资源储量均发现于成矿预测区中,进一步验证了这些创新性研究成果的适用性”。

结 语

由中国地质科学院组织实施的“中国磷矿地质与区域成矿规律综合研究”,其中,“中国化工矿产地质总结研究”由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承担,总局邀请本人参加“磷矿地质志”研编,工作中我对上扬子地区磷块岩成因、成矿古地理、区域成矿规律和成矿预测等进行新一轮研究,撰写“磷块岩成矿理论体系与找矿实践”研究报告,矿山局将其作为《中国矿产地质志●磷矿卷●磷块岩成矿》报送中国地科院,随后矿山局将其交地质出版社出版(2015)。中化地质矿山总局为专著撰写的前言指出,磷质微生物的发现、磷块岩微生物成矿论的创立、磷现代沉积的微生物成矿实验、成矿规律及成功预测磷矿等,构成较完整的磷块岩成矿理论体系,是理论体系的创新。

回顾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成立72周年的奋斗历程,在局党委的正确领导和科研人员的努力下,在磷块岩生物成矿理论与微生物成矿实验研究成果方面作出了大量贡献。


点赞(2)
  • 相关链接
上级单位 友情链接
邮箱:nmgdzkcy@126.com 电话/传真:0471—4612385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大盛魁文创园二期北区S4号楼
网址:http://www.nmccgmb.cn

蒙公网安备 15010402000570号

版权所有: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内蒙古地质勘查院 蒙ICP备2021004890号-1